查看: 1601|回复: 3

咖啡不重要:中国互联网业敏感地带的咖啡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不是那个老故事的翻版:“卖给淘金客水喝的那个人成为最终唯一的发财者”—他们可不是这样想的。

如果你想把一间咖啡馆开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敏感地带,可能没有比车库咖啡现在的位置更好的了—东边隔几堵墙的写字楼18层是创新工场;向南半站路是微软、再右转是腾讯;往北转过一个街角就到新浪和爱国者……

这间咖啡馆刚刚开张不到三个月,但已成为附近许多创业者聚会的核心。它开门营业的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不过晚上12点关门也是常事—这要看那天到底有多少个家伙赖着不走。

不过这里最热闹的时候还是下午1点到5点这一段。这个时间,该上班的还在上班,喝着办公室的咖啡,也可能只是纯净水。对于其他小咖啡馆老板来说,这是相对可以空一点的时间。

但这里不是。每天,车库咖啡总是会挤满了差不多30多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是工程师,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说的东西,演示的文稿,你猜得到,一定是与idea、innovation或者直接与invest有关。

24岁的莫小西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和很多毕业两年的工科男生一样,他看起来有些老实得过分,甚至有点害羞,不习惯直视别人的眼睛。

在2010年据称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里,这个年轻人正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地点而郁闷,也目睹了朋友创业的艰难—一套普通民宅的租金和水电一年下来共计十几万。当时尚未得到天使投资的莫小西听说苏要做一个可以成为Open Office的咖啡馆,觉得“真可以用雪中送炭来形容”。

2011年的3月,车库咖啡还没装修完,莫小西和他的团队就手脚麻利地搬进去了。只需要支付每人每天20元的租金就可以在这里办公、无限制地续杯……简直太划算了,即使是在附近租间小民宅也比这里贵多了。莫小西可不是个有钱人。

一个月后的某一天,莫小西像往常一样坐在车库咖啡的“专用座位”上,打开自己搬来的台式电脑,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昨天刚刚改过的产品计划,一边揉揉太阳穴让自己别太困。“小莫有人找你”,车库咖啡馆老板苏从会议室里出来冲莫小西一招手。莫小西心想怎么会有人找我?他依旧表情木讷,“你们聊一下”,莫小西这才反应过来苏是在给他介绍投资人,但他刚开口磕磕绊绊地说了五分钟就被迫中止了—号称最成功的域名投资者蔡文胜也会来车库咖啡坐坐,他的到来打断了莫小西。

这里,不光蔡文胜会常来,创新工场的创始人之一汪华和一干分析师也常来。这些人有时还会念叨,“李开复也来过”。反正,那些拿着钱,或者有可能拿到钱,给他们拿去用到自己梦想上的人们都会常来。

在离车库咖啡馆不远的贝塔咖啡里,刚开业没多久,曾有个年轻人特意跑到这里,赶了个大早,在咖啡馆还没开门时就举着一个写着“天使”的牌子坐在门口。虽然没有遇到投资人,但是他的执着感动了贝塔咖啡馆店长Ken。那个傻乎乎的年轻人25岁左右,他的团队做了一个手机拍照推图片的应用,如果再没有投资人产品就要停了,知道贝塔这里有很多业界的人,于是来碰运气。最终,Ken把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一位常来咖啡馆的资深创业者。但没有人知道后来如何,包括Ken在内。

不同于车库咖啡的是,贝塔咖啡是以连锁店的形式来到北京的。支付宝设计师白鸦是这家咖啡馆的老板,他在杭州时希望让朋友们聚会有个更宽敞的地方。这个模式被复制到北京之后被赋予了更多行业的标签—这是白鸦当初没有想到的。

楼上就是创新工场;优酷的人常常过来吃饭;腾讯的员工可以在这里打折;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团队在这里一杯咖啡坐一天……贝塔咖啡的店长Ken知道这些年轻人的需求:咖啡店门口提供最新的招聘—他们需要信息;咖啡店提供无线网络—翻好墙的;咖啡店提供白板和彩笔—办公用品;咖啡店提供行业活动场地—交流渠道……

Ken也许不记得莫小西,但是莫小西可对贝塔咖啡舒服的U形大沙发念念不忘。除了宅在车库咖啡里,莫小西也偶尔会被朋友们约到贝塔。下午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莫小西对贝塔的深刻记忆除了沙发,还包括在那里遇到的人—基本都是同行、基本职位都在同一个level、基本谁跟谁都脸熟。

但对那天的莫小西来说,他有点弄不清楚自己是倒霉还是幸运。

讪讪地回到座位后,他一直都在责怪自己错失良机。但隔天他竟然又见到那位投资人,这次地点改在了书吧—在咖啡馆主体中特意隔出来的。当时,他还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连个PPT都没有。紧张之余,晕头转向的莫小西又用了半个小时磕磕巴巴地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和团队之后,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签完合同,他把合同顶在头上,一蹦一跳地回到座位,兴奋地在围脖上猛劲刷屏:“幸运的星期天,晚上买根哈根达斯舔一舔。”苏后来经常调侃莫小西:“如果你的公司以后上市了,得给我分红吧。”

莫小西当然是幸运的。他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是车库咖啡促成的第一笔投资。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后来,莫小西和他的团队用了几天时间从“晕头转向”中清醒过来,继续在车库咖啡里“上班”,以每人每天20元的价钱租下吧台边能容纳6个人的办公桌,享用创业套餐—无线网、打印机,偶尔参加在这里举办的行业活动,以后也许还会成为这里即将添置的按  摩椅和跑步机的第一批使用者……

幸运的人往往相似,不幸的人却各不相同。一个人独立坚持做了两年网站的“孤独创业者”Sam有天在车库咖啡溜达了一圈之后忍不住咆哮:“要是早两年做这么个咖啡馆我就不用痛苦这么久了!”

这就是苏想做的事情,他希望自己的车库咖啡成为创业者成长生态中重要的一环。通常情况下,一个投资经理一天能看3到4个项目就已经是高效率了,但是在车库咖啡,一天能见8到10个。

即将开张的3W咖啡的行业色彩从名字开始。

最初这家咖啡馆的发起人只想给圈内人找个下班后的去处,打算把俱乐部、互联网和咖啡馆元素结合在一起。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张,但是微博上一次次公布的股东名单已经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超过100人、几乎覆盖了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搞不好,不用举牌子,只要进去坐一个下午,就会遇见其中好几个。就像在Palo Alto人们向你推荐Coupa Cafe时那样。想起来,就让那些创业者们兴奋不已。

他们打算开业后每天傍晚请一位行业的资深人士甚至是大佬来做大堂经理,可以让周围公司里的人们来体会老板为自己端茶倒水的感觉。这个想象出来的场景甚至让3W的那100位投资者都兴奋不已。

通过微博、业内的口碑以及行业活动,这些稍显另类的咖啡馆不仅已经不再神秘,而且还积累了不少人气。但这些咖啡馆的店长们都不愿意用明确的数字说清楚自己究竟赚没赚到钱—从赚钱这个角度上来说,可能确实有点让他们难以启齿。

三家咖啡馆在面积上都不算小,房租、水电、物业、餐饮、人力、以及—咖啡,启动资金至少在100万左右。就咖啡的单价来说,这里与星巴克的价格差不多,如果以下午1点到5点一共烹制50杯咖啡来计算,收入差不多在1500元左右。一个国贸咖啡店的营业额恐怕比它们高出不少。不过它们不在国贸,它们做的事看起来也是星巴克、Costa提供不了的。

Ken感觉自己在心理上身兼数职。他内心认同股东为行业做点事情的公益心理;但是作为店长,Ken也不得不关心每天店里的客流量能带来多少流水。对于咖啡馆来说,很简单:看一眼来了多少人就知道今天过不过得去。现在贝塔咖啡谈不上盈利,只能是基本持平。

在贝塔咖啡,Ken最忙的时候差不多有90位客人。他要和来往的熟客们打招呼,要担心戴眼镜的服务员太稚气,要留意坐在U型沙发上开会的人用不用白板,要猜测门口向里张望的陌生脸孔可能想来找投资人,要尽量让交谈声较大的一桌不要影响到里面沙发上正在进行的面试,还要在空闲时间瞥一眼微博上发布的活动信息有多少人转发。

咖啡馆是个小生意,尤其是如果身后还有几十上百个股东的话,如果他还没有舒尔茨的野心的店—苏和Ken每天都只要在店里溜达一圈,喝喝咖啡就行了。

但如果你看这些老板的背景—哦,他们可不是以在街角开个咖啡小店为梦想的文艺青年。他们想的不是一个咖啡馆这么简单。

如果就一家咖啡馆来说,车库肯定是赔钱的。但苏自觉能从那些成功的项目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所以,他们会常常默念:“钱不是这样算的。哪怕一个项目成功,价值也是难以计算的。”

这是在中关村科技园的西区,中国的硅谷,方圆200多平方公里都是高科技企业,走在路上保不准迎面来的不起眼的小子就是未来的李彦宏、马化腾……即使是星巴克,Costa这样全世界都一样的连锁咖啡店都洋溢着不一样的气氛,因为总有人在谈Android、iPhone或者Jav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成为下一个百度、腾讯或者苹果、Google的酝酿地来说,咖啡馆的房租、装修、人力成本就是“浮云”。一旦那群T恤、牛仔裤的年轻人中有一个成功了,这些咖啡馆就能成为纪念馆,装个牌子挂在门上都可以的—硅谷就是这样。

爱迪生大街367号早就成为硅谷著名的观光胜地,2000年,惠普公司以170万美元收购了这处住宅;没有人不羡慕在1998年把自己车库租给两个斯坦福的大学生的Susan Wojcicki,这个车库也被Google买了下来……

车库曾让苹果、惠普、Google等企业在初创时能以极低的成本创业;Coupa Cafe和University Cafe这样的咖啡馆则成为了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出没地。这些地方往往聚满了无数兴高采烈的人,说着其他人听不懂的东西……或者找到自己的创业伙伴,甚至莫名被某个人赏识。即使是无名小卒,有时也能在这里碰见Y Combinator的Paul Grham,然后上前打个招呼介绍自己。如果遇到乔布斯,千万别造次冲上去谈项目—偷拍一两张,放到网上倒是未尝不可。

那些咖啡馆的主人大多都是“硅谷著名人士前创业者”、“硅谷著名天才前创业者”……曾经他们希望能在自己常去的咖啡馆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专座—可以被当作名人故居、明星手印般瞻仰。后来,他们中有些人干脆买下整个咖啡馆。

4月末的一个周末,苏就是喝着咖啡听朋友Edith说到这些在硅谷类似咖啡馆和Open Offcie的现状。有一天,移动2.0论坛创办人王利杰发微博说在美国旧金山见到了I/O Ventures的合伙人Paul Bragiel,走进了真正的“车库”。苏激动地在半夜两点多转发了这条微博。

和那些买下咖啡馆的家伙一样,苏他们也都兼有投资人的身份。他们不是给淘金者卖水的人,手里拥有更大的财富—也就是机会。

在3W,一进门会有一个微博墙,每一位顾客进来签到就会自动显示在微博墙上;咖啡和桌子以互联网公司的名字命名;墙上预留出许多镂空,用来放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公仔;定期举办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无论是发布会还是技术讲座都可以;如果遇到好的投资项目就推荐给股东里的VC……

星巴克可能适合安静地写代码—豆瓣的杨勃就是这样干的—但它可能并不适合找到投资者或者发现合伙人。这几家咖啡馆可不缺这些。对于20块钱过上一天的技术理想男们,这儿可能有几百万美元的机会。对于苏、Ken来说,这里可能是酝酿几百亿美元的地方,没准还有未来。

所以,没有人会计较他们卖的咖啡口味到底如何—反正这里没人会过于在意这一点。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4

帖子

4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2
发表于 2011-7-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那么多干嘛???晕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1178013856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爱赚会,值得信赖!
爱赚会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爱赚会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爱赚会

GMT+8, 2024-11-13 09:20 , Processed in 0.168587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